今日入伏,沈阳公墓陵园提醒:今年三伏天“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不同

  • 沈阳墓地网
  • 2023-07-11
  • 0

“花开早,草莺啼。山蝉鸣,风未停”。夏季到来,花朵早早的盛开,夏季草地上鸟儿的鸣叫声,同时,山蝉在鸣叫、微风吹拂而过。今天是7月11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了。

古语云:“夏至三庚数头伏”。然而,民间所依据的入伏和伏天进程与气象学中的入夏和高温进程并无一致标准。伏天的划定是基于我国古代采用的“干支纪日法”。

每年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被视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则是中伏,而立秋后的首个庚日则标志着末伏的开始,这三个时间段统称为三伏。沈阳公墓陵园提醒,今年的三伏天可谓“格外不同”,呈现出三大独特特点,早已为人所知晓。


今日入伏,沈阳公墓陵园提醒:今年三伏天“不一般”,有三大特点,与往年不同

部分文字或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首先,今年的三伏天被预测为超长炎暑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和气候模型预测,整个夏季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这种超长炎暑的情况,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一般都是30天,偶尔有的年份是40天,这主要取决于中伏的天数,中伏天有10天的,也有20天,而今年,三伏天就是40天,中伏是20天。

今年的三伏天被称为“母伏”

根据民间的观念,入伏的时间决定了是公伏还是母伏。传统上,单数被认为是阳,双数被认为是阴,因此入伏日若在农历的单日,则为公伏;若在农历的双日,则为母伏。

今年我们入伏的日期是公历7月11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5月24日,正好是双日,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是母伏。

根据俗语“公伏凶,母伏爽”的说法,今年的三伏天相对会凉快一些。还有一句俗语“雨打公伏头,晒破狗舌头;雨打母伏头,炕头出蘑菇”,意思是如果公伏入伏那天下雨,说明这一年的三伏天会非常热且雨水较少;而如果母伏入伏那天下雨,说明这一年的三伏天会闷热且雨水较多。

虽然今年是相对凉爽的母伏,但凉爽也是相对而言。三伏天的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我们仍需做好防暑的准备。尽管温度较前几年可能较为宜人,但炎热的天气仍然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免受高温的影响。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避免阳光暴晒,选择清爽透气的服装,合理安排室内外活动时间,这些都是在母伏期间防暑的关键措施。

无论是公伏还是母伏,三伏天都是特殊的时期,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保持健康、保持凉爽,并度过一个相对舒适的母伏期。

处暑出伏后

今年的处暑交节时间在“出伏”后面,具体日期是8月20日。根据农谚“处暑出伏后,遍地是黄金”,我们可以根据老祖宗的经验得知,今年粮食容易大丰收。

“处暑出伏前”意味着冷天会来得早,农作物的生长积温不够,可能导致粮食减产。而“处暑出伏后”意味着冷天来得迟,农作物有更长的生长时间,粮食容易丰产,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此时正值处暑时节,秋收作物即将成熟。天气炎热有助于籽粒饱满,但如果连续阴雨天气,则会降低气温,不利于粮食成熟。希望不要连续阴雨。

值得注意的是,《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而三伏天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避免剧烈运动过多出汗,以免损伤阳气。

此外,处暑过后北方天气逐渐转凉,南方则容易受到“秋老虎”的影响,天气持续炎热。尤其在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天气依然炎热,但早晚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也变得干燥。

在饮食方面,处暑时节适宜食用南瓜,它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有助于缓解便秘问题。莲藕是另一个适合秋季食用的食物,它有养血滋阴的功效。此外,毛豆也是秋季特色食物之一,富含植物激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大脑发育,但要注意适量食用,当然西瓜也不错。

总之,今年处暑交节在出伏之后,根据传统经验,粮食丰收的机会较大。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健康养生,同时做好适应天气变化的准备。

沈阳公墓陵园温馨提醒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同时,期待丰收的季节能够为人们带来喜悦和希望。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夏天,迎接属于我们的黄金岁月。

沈阳墓地网实景看墓
  • 全景看墓 身临其境
  • 沉浸式立体看墓
  • 各陵园信息清晰呈现
  • 展现沈阳各墓园信息
在线实景看墓
立刻咨询